找到相关内容137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普陀山佛学院隆重举行2009届学僧毕业典礼

    法师,普陀山佛学院教务长门肃法师等法师、老师。 毕业典礼由普陀山佛学院副教务长续圣法师主持,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。首先,门肃法师代表教务处作总结发言,希望同学们“发大心行大愿,荷担如来家业”。男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资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08283583699.html
  • 佛法治病的真理---1

    如是善学;体验喜出息,如是善学。体验乐(轻安)入息,如是善学;体验乐(轻安)出息,如是善学。体验心行(受想行)入息,如是善学;体验心行(受想行)出息,如是善学。体验静止心行入息,如是善学;体验静止心行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084625.html
  • 《菩提道次第论》的修学要领

    所谓修行,固然是对行为的修正,但关键还在于对心行的调整。所有的修行方法,归根结底是用来帮助我们调整用心。如果不善于用心,即使遍学三藏、广修道场、接引无量众生学佛,也无法使我们直接抵达解脱之彼岸,甚至可以说,与成就佛道了不相干。  用心,即训练良好的心行。我们每个人,都有着无始以来形成的用心习惯。仔细分析一下,我们做哪件事不曾用过心?若是没有用心,便不可能将事情做成。但我们一向关注的,只是做事的结果,...

    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3149381.html
  • 出入息观修持法要

    什么叫作乐,其状态如何﹖因何而生﹖有何结果﹖有什么威力﹖正如我们洞识长短呼吸一样,洞识了第五阶的「喜」和第六阶的「乐」。  现在再继续修第七阶「心行」,「心行」即心的支配者,亦即「喜」与「乐」,这两种感觉称为「受」。「受」乃心的支配者,驱使心作种种的妄想,想要这样,想要那样;乐受发生时,便生爱念,想要占有,结果造成烦恼与痛苦。  我们便是观察这种「受」支配心的情形。受即是心行,是心的真正支配者。  ...

    泰国佛使比丘的著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1563165.html
  • 菩提心发起因缘—认识菩提心(6)

    产生主导作用的,通常都是情绪,而情绪又充满着好恶和不平等。在这样一种心态下,可能做到冤亲平等吗?可能对众生一视同仁吗?即使表面能做一点,往往也非常勉强。   以平等觉悟之心利他,对心行的要求极高。但...心,具足佛菩萨一样的无限大悲,关键是唤醒这种沉睡已久的心行,使之发挥作用。   菩提心也是缘起的,正如省庵大师在《劝发菩提心文》中所说:“此菩提心为诸善中王,必有因缘乃得发起。”菩提心乃一切善法中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0540733810.html
  • 要做正知正见的行者

    爱因斯坦说:“宇宙间存有森严的规律。”物理学说:“有作用力,必有反作用力。”佛教说:“因果报应,随业轮回。”以上三种说法是融通的。所以,信佛首须深信“因果报应,随业轮回”的道理,才能约束自己的心行,...生度此身?!”   有人以为:一经学佛就“万事大吉”。此不明法理,不自量耳。首须提问的是:你学佛的动机是否纯洁?目的是否明确?心行是否端正?能否坚持清净、至诚、精勤、报恩四心来修持陀罗尼?此陀罗尼...

    杨佛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047950.html
  • 《大经》第十七、十八愿成就文及流通文略解

    诸佛所叹名号,生欢喜故,即称念所闻名号;既有念佛大功德故,至心回向,即得往生。  .至心回向--文虽次第,心行同时。  .即得往生,住不退转--「即」者实时,「不退转」者正定聚。显示「平生业成,现生不...定向涅盘,故唯有正定聚,而无余二。  .决定往生,心行具足,因中说果,亦名正定聚,乃约决定不可转者。  .愿生极乐,专称佛名,心决定时,净土光中,现其色相;  例如须达,将造祇园,心决定时,于虚空中,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1663354.html
  • 造就慈悲品质

    菩萨,乃成佛之因。我们想要成佛,必须从菩萨做起。或许有人会觉得,自己受了菩萨戒,就已获得菩萨身份。至少,也是走在菩提路上的行者了。但扪心自问:我们可曾发起菩提心?可曾具备相应的素质?在我们现有的心行中,...当然,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。因为我们现有的心行基础是凡夫心,充满着好恶,充满着不平等。很多人会觉得:自己还在轮回中受苦,哪里顾得上别人?而当我们付诸实践时,更会发现众生是那么刚强难调,那么令人难以接近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294961.html
  • 人心和人生

    人生不可或缺的依怙。事实上,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,是内在的“心”,而非外在的其它。无论我们是否学佛,也无论我们做些什么,必然有各自的心行基础,必然离不开心的参与。我们所以会行善,是因为拥有善良的心;所以会...同时也成就了我们的心。我们每做一件事,都会得到两种结果:一是外在的,一是内在的。比如开办公司,打造名牌产品及获取经济利润是外在结果;工作过程中用心参与,所得到的工作经验及由此形成各种心行习惯,则是内在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0846220.html
  • 菩萨慈悲利他之探讨

      大  纲  一、 前 言  二、 慈悲之定义  三、 菩萨与凡夫、二乘慈悲之差别  四、 如何长养慈悲心  五、 如何以慈悲心行六度  (一) 以慈悲心行布施  (二) 以慈悲心行持戒  (三) 以慈悲心行忍辱  (四) 以慈悲心行精进  (五) 以慈悲心行禅定  (六) 以慈悲心行般若  六、 结 论  【参考书目】   一、 前 言   慈悲为本,是大乘佛教的心髓,表达了佛教的...

    释大律

    |菩萨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252001687.html